在韩国的中国史研究中最薄弱的是宋史。在韩国国内主攻中国史的研究人员有四百余名,其中在各大学主攻中国史的教师亦有150人左右。这些人每年发表的论文亦有四百余篇。其中,主攻宋史的研究人员仅为30名上下,大学教授不过10余人。即便是将其范围扩大至辽金元史,其人数也不会增加多少。每年发表的论文亦不过40篇上下。韩国的宋史乃至宋辽金元史研究在整个中国史学界所占比重约为十分之一左右。宋史在整个中国史中所占据的重要性,或同中国及日本学界的状况相比,其所占比重亦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而且如果考察其内部的人员构成,便会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在韩国的中国史学界,从先秦秦汉史至魏晋隋唐史、明淸史、近代史、现代史,均有引领学界的学者分布,而且他们的名声在海外学界亦有相当大的知名度。与此相反,从事宋史研究的大多数研究者集中于40岁的年龄段,而且尚无可以代表国内学界的人物。宋史研究的起步就比其它时代史要晚,韩国最早发表有关宋史的论文是在1960年前后。当时,有几位研究者开始发表有关宋朝的论文。他们的研究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而且这种研究也是断断续续地偶有论文发表。活跃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研究者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金庠基。他从少年时代学习汉学,且毕业于早稻田大学,韩国光复后便在汉城大学史学系任教授。起步阶段的韩国的中国史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日本极大的影响,而且因为是由在日本优秀大学受训的研究者主导,所以其研究水平亦达到了较高程度。其实,金庠基发表于1960年前后的有關宋史的论文即便是在今天看来依然是让人叹服。进入七十年代,宋史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面孔。他们便是申采湜和高奭林。二人均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开展研究活动,他们正式发表研究论文始于七十年代。实际在他们之前,韩国学界没有专门研究宋史的研究者。尽管间歇性地有宋史研究论文发表,但是均为主攻韩国史研究者的研究领域向宋朝有些许扩展,或由部分研究者偶尔发表一两篇有关宋史的论文而已。与此相反,申采湜和高奭林均明确树立了专攻宋史研究的目标,而且以端正的姿态进行持续研究发表了一连串的研究成果。除了申采湜和高奭林之外,七十年代相继在韩国的中国史学界登场的还有研究太学的卓用国、研究宋辽金和高丽之间的关系的金渭显、研究叶适思想的赵东元等人。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则又有坚持研究军事问题的安俊光、研究南宋初期民众叛乱史和政治史的金容完、努力重构从北宋正学经王安石至南宋之思想史动向的李范鹤等人相继登场。大约至八十年代中期,韩国的宋史研究尽管仓促却也达到了可以内部进行讨论的状态。通过这种历程,从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研究人员的数量出现了飞越性的增涨。当时登上史学界的研究者接近20人。他们均为年龄在45岁上下的研究者,目前
Ⅰ. 머리말
Ⅱ. 중국사 연구의 연혁과 개황
Ⅲ. 송대사 연구의 전개와 現狀
Ⅳ. 한국 송대사 연구의 반성과 전망
Ⅴ. 맺음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