상세검색
최근 검색어 전체 삭제
다국어입력
즐겨찾기0
학술저널

孔子의 好色과 守禮

  • 119
106493.jpg

《詩經》古時有三千餘篇,孔子‘去其重’,定《三百》,‘始於&#34941;席’,‘關雎之亂以爲風始’。<關雎>是《詩經》三百篇中卷首之作。因此司馬遷說的‘&#34941;席’和‘亂’就是<關雎>居《詩經》之首的兩大意義,也是司馬氏所能體會到的孔子意圖。‘&#34941;席’含蘊男女的本性,‘亂’則指禮樂。<關雎>本是男女相悅之詞,但經過孔子的手,就變成了輔佐禮的樂章。《孔子詩論》所云“<關雎>以色&#21947;於禮”可說是孔子注重<關雎>的緣故。孔子歎息“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又&#24375;調‘戒色’。不過孔子的‘戒色’&#20006;不是抑制本性,以&#25945;化的方法來調和,使人的動物本能上升到人性,以詩(樂)明禮,以禮節制本性,這就是孔子注重樂禮的原因。再來從《韓詩外傳》載有子夏問孔子‘<關雎>何以爲國風之始’與孔子的答復“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將此與司馬遷所論對照,可以探窺孔子的微言大義。

1. 序 言

2. <關雎> 大義

3. <關雎>의 好色과 守禮

4. 結 語

(0)

(0)

로딩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