상세검색
최근 검색어 전체 삭제
다국어입력
즐겨찾기0
110189.jpg
KCI등재 학술저널

《漢書ㆍ本紀》通假字 용례 연구

  • 78

本《汉书》同《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代表性的著作,是继司马迁写到汉武帝的《史记》而写的正史,也称为“第二个正史”。《史记》为通史,是从皇帝开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BC104~101)的记彔,《汉书》为断代史,是从汉高祖元年(BC206)到王莽地黄4年(AD23)间的记彔。班固编纂汉书不仅承袭了《史记》的体系,还通过承袭很多资料和修改等过程完成了伟大的杰作。《汉书》由12帝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卷组成,其文献性价值同史记一起,在中国文献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评价。为理解这样的《汉书》,需要了解多种语言现象,其中有关音,认为非常重要的现象就是通假。 通假字是想要表达意思的字虽然存在,但是写字的人写的时候想不起来,而借用意思不同但发音相同的字写出的字。古籍中有很多这种通假现象,如果不知道通假现象,就会存在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意思的情况。 此论文的主要目的为,分析《汉书》中存在的通假现象.其中可以找出一定的通假现象规律,可分为,第一,声母相同的字;第二,韵母相同的字;第三,声母、韵母都相同的字;第四,声母和韵母都不同的字。尤其,找出《汉书、本纪》中可以看见的通假字,并进行翻译,进而为了了解如何通假,想对上古音进行比较。

1. 서론

2. 《漢書ㆍ本紀》에 나타난 通假字 용례 분석

3. 결론

〈參考文獻〉

〈中文提要〉

로딩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