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叫做皇漢醫學的傳統醫學之前身就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知識。16世紀以來, 日本不斷收到而改造中國醫學的最新成果, 同樣源流又不同洪流的漢方醫學體系渐渐形成的過程前后, 出現了4個學問流派。这就是"后世派"ㆍ"古方派"ㆍ"折衷派"ㆍ"考證派"。 关于后世派,论者已经在大韩韩医学原典学会纸的第19卷3号上报告了,本论文是连续的研究成果。从而在本论文上, 以韩国的李政桓, 白裕相, 丁彰炫等的硏究與中國梁嶸的硏究爲基礎,要概略地報告日本医学方面上的'古方派'。 "古方派"指稱否定近世宋明醫學而只支持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之日本醫家。一般傷寒論傳播于日本的室町時代, 明應年間(1492~1500)阪淨運在明留学后,他回到日本的时候,从明输入傷寒雜病論, 以后日本后世漢醫称颂了以關東地域的永田德本(1513~1603)爲"古方派的先驱者"。 到江戶時代在日本學術係出現了復古思潮。伊藤仁齋(1627~1705)仰望了儒學的經典, 而且積極地主張了醫學的復古, 以后荻生徂徠(1666~1728)對于復興聖人的學問不斷努力。因此復古的學問在德川時代成爲一代學派, 18世紀上半期是全盛时期。 主要醫家是名古屋玄醫(1628~1696), 後藤艮山(1659~1733), 山脅東洋, 並河天民(1679~1718), 松原維嶽(1689~1765), 香川修庵(1683~1755),他们復古的儒學影响到很多医学方面。重要醫家吉益東洞(1702~1773)到后代被评为古方的'泰斗', 同时'魔鬼'。 因此本論文关于皇漢醫學之中"后世派"與反对后世派的"古方派",通過學派名稱與歷史地位, 主要醫家的生涯, 學術的要旨, 著書等, 以硏究倂報告他們的學問主張。而且趁这次机会,想回顾我们韓醫學沿着如何歷史的軌跡。
중문요약
Ⅰ. 序論
Ⅱ. 本論
Ⅲ. 結論
Ⅳ. 參考文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