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导演以城市作为背景,其城市主要是县城或中小城市以及由于三峡大坝的建设而将浸没的城市,而且大城市边缘地带的居民区也被作为背景。他们最关心的决不是城市华丽的外壳或现代城市的发展面貌。他们即关注对那些隐藏在外壳里面的不轻易流漏的都市中的‘痛苦’,又把体验着那种痛苦的弱势群体及普通老百姓当作最重要的叙事对象。 第六代导演们通过这种以城市为背景的创作,反映对城市小市民的关心和同情,同时也反映弱势群体的‘无可奈何’的绝望感、无依无靠的孤独感以及边缘感等。他们在这些弱势群体身上,连一丝的希望也找不到。这不仅是城市弱势群体的绝望,也是导演自己的绝望。 以城市为背景的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其主要人物大多是从农村出来迸入城市的人,相比之下以农村为背景的电影,其主要人物大多是从城市出来进入农村的人。然而这类电影依然对城市和城市人持有否定的态度,而且自然而然地强调城市空间的‘痛苦’。还有一些电影是通过城里人的犯罪行为来反映农村的阴暗面。这就等于同时强调城市和农村的阴暗面。 在第六代以后的新秀导演中,也有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并继续关注城市的‘痛苦’和生活在城里的弱势群体的导演。比如李玉导演在《苹果》(2007)里,事实地刻画了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以及按摩师等弱势群体的‘痛苦’和绝望。目前,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以后,不久的将来弱势群体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会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关注第六代导演以及第六代导演后的创作倾向。
1. 들어가는 말
2. 도시 배경 처리와 그 의의
3. 도시인의 형상 묘사와 그 의의
4. 농촌 배경 영화 속의 ‘도시’ㆍ‘도시인’
5. 나오는 말
〈參考文獻〉
〈中文提要〉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