학술저널
本文將古代中國人對韓國的認識和近現代中國人的韓國觀, 與中華思想連繫起來進行了分析,幷以此爲依據, 考察了中國作家對韓國的認識. 在古代中國人的頭腦中, 韓國包含在天下的槪念之中; 到了中世, 由於宗藩關係, 韓國被看作是中國的附屬國; 而近代, 韓國有時被當作爲中華的一個支流, 有時被當作邊夷, 有時又被當作第三者意義上的弱小國中的一個民族. 近代中國作家對韓國和韓國人的認識正如韓中近代史上出現的殖民和民族, 近代和超近代同時存在一般, 互相뉴合, 複雜多樣. 1919年以後的現代文學作品主要描寫的是抗日運動, 朝鮮民衆的悲慘生活, 韓中兩國人民的友誼等, 因爲都是屬於被壓迫的民族, 自然産生同病相憐的感情, 所以作品中隱含著國際主義聯合的意向. 而當代文學, 49年以後出現了大量的韓國人和韓國題材的作品, 其韓國觀仍然擺脫不了認爲韓國是中國蕃屬或中華的一個支流的觀念. 這個時期形成的中國人的韓國觀一直持續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1978年. 78年的改革開放政策成爲中國人重新認識韓國的契機. 但是, 中國的自尊心和中華思想隨著經濟的發展隨時都有膨脹的可能, 東北工程就是一個證據. ‘東北工程’, ‘愛國主義’, ‘中華主義’等等, 用語雖然各各不同, 但却存在著一定的指向, 隱含著中國通過加强精神武裝占居21世紀亞洲和世界盟主地位的覇權主義意識. 中國的愛國主義以傳統中華思想爲基柱, 可以說是一個現代版的新中華主義.
1. 서론
2. 중화사상과 한국관
3. 작품에 나타난 중국 작가의 한국인식
4. 결론
<參考文獻>
<中文提要>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