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厢记》传入的记录最初见于《朝鲜王朝实录》(燕山君,第62条).由此可推断,《西厢记》大约是于1506年左右传入的.当时国内主要流通的板本是王实甫的杂剧系统,1700年中期以后主要流通的则是金圣叹批注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人们对《西厢记》的喜爱,促进了对中国通俗小说的关注,形成了多样的读者层.在读者中,有的读者对《西厢记》持肯定的态度,有的读者则对其持否定的态度.不仅如此,读者们还将《西厢记》作为一般通俗小说予以接受,而不是将之归为戏曲. 国内所藏的《西厢记》板本大部分是金圣叹(淸)辑註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出版时期也是清代末期的板本.目前,还有几个图书馆里收藏有收录了《西厢记》难解词汇的《西厢记语录》.《西厢记》的国内翻译本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1811年阮堂金正喜先生的谚解本和1885年後叹文汉命的《後叹先生订正注解西厢记》.特别是有评价显示,两位的水平超越一般读者,几乎已达到专家的境界. 国内翻译出版本中,1906年博文社推出的《注解西厢记》是最早的板本.之后,又有1913年的《待月西厢记》、1914年的《(鲜汉双文)西厢记》、1916年的《(悬吐注解)西厢记》等翻译出版.《西厢记》从朝鲜时代到20世纪初期曾经大量传入并得到广泛翻译和出版,但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到最近,较之其他中国通俗小说却处于被冷落的状态.笔者认为,这是由于《西厢记》所具有的生态界限,即难懂的内容、唱及有科白的戏曲界限难以被逾越的缘故.
1. 序言
2. 西廂記의 국내 유입과 수용
3. 국내 所藏된 판본과 西廂記語錄
4. 西廂記의 국내 번역과 출판 양상
5. 結語
〈參考文獻〉
〈中文提要〉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