상세검색
최근 검색어 전체 삭제
다국어입력
즐겨찾기0
학술저널

朝鮮人의 他者認識

Chosun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 Others ― Centering Around Foreign Images in Chosun Maritime Records

  • 192
커버이미지 없음

本文考查了朝鮮時期有關海洋記錄中所見的外國形象。通過這些包括像洪翼漢的《朝天航海錄》這種海路燕行錄,崔溥、張漢喆等的漂海錄,朝鮮通信使的記錄在內的日本、臺灣、遠到越南的漂流記錄和趙緯韓的小說《崔陟傳》,大體考查了中國、日本、琉球、臺灣、越南、和蘭等國家的形象。雖然通過陸路去北京的很多燕行錄中把北京的形象描寫得華麗、富有,但是經過江南地區來到北京的漂海錄的作者們並沒有對北京的華麗有很深的感受。另一方面,對江南地區卻都異口同聲地稱讚其華麗和繁華的景象。並且臺灣形象也基本上是比較積極的。只是奉御命整理李邦翼的漂流情況的朴趾源的 〈書李邦翼事〉中,稍微有些夷狄的形象,將臺灣“他者化”了。日本的形象可以通過朝鮮通信使的記錄和漂海錄來進行考察。基本上,他們對日本都有些夷狄的想法,所以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一些瞧不起的趨向。然而,幾乎在所有的記錄中都把他們描寫為社會繁華、整潔、位階秩序已經確立、實用性的技術文明發達等這種積極的社會。對琉球和越南基本上是認為這兩個地方是個富足的社會,殺害了漂流到濟州島的太子的這個事件對兩個國家的形象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一般認為是殺害了琉球太子,而在張漢喆的《漂海錄》和鄭運經整理的《耽羅聞見錄》第1話〈安南漂流記〉中記錄的是,在濟州島被殺害的是安南的太子。最後是關於和蘭的形象。對朝鮮人來說西方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由此,對和蘭人的描寫就像描寫《山海經》中出現的怪物一樣,這種情況普遍出現。

1. 들어가며

2. 朝鮮時代 海洋關聯 記錄 槪略

3. 中國, 臺灣 이미지

4. 日本, 琉球 이미지

5. 其他地域 이미지

6. 나가며

〈參考文獻〉

〈中文提要〉

(0)

(0)

로딩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