상세검색
최근 검색어 전체 삭제
다국어입력
즐겨찾기0
학술저널

《珍珠塔》의 서지ㆍ서사와 번역양상

A Study on Zhenzhuta’ Bibliography, Narrative and the Aspects of Keane’s Translation

  • 50
122475.jpg

《珍珠塔》是中國淸代彈詞作品。作者佚名。先後經彈詞藝人或下層文人等增飾,流傳漸廣。該故事在江、浙一帶流傳甚廣。它暴露了封建社會世態炎涼,嘲諷了嫌貧愛富的勢利思想。《珍珠塔》有三個系統:其一是24回的周殊士補本, 其二是20回的兪正峰本, 其三是56回的周陸編評本。現存最早刻本爲乾隆年間的周殊士補本,此書問世之後,流傳最廣,通行於至今。其餘的兩種版本都罕見,其中周陸編評本不但流傳到朝鮮,而且19世紀末譯官受高宗之命而翻譯成韓文。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此周陸編評本,而且藏其韓文翻譯本。該論文以此兩個版本為對象,進行書志、敘事、翻譯模式的探討。中國彈詞本來是口耳相傳的曲藝,對朝鮮人而言,的確是不熟悉的文類,因而跟中國小說相比,不容易翻譯。彈詞文本保留實際演唱的面貌,因此有獨具特點:弹词是由说(说白)與唱(唱词),说白部分为散文,唱词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韵文,有时也略有变化。文本部表明人物的名字,卻以其人物的角色替代。人物上場基本都套用引、白、唱三段,由人物自己介紹來歷。此外,文本仍保留了講唱藝人的身影,它類似小說的敘述者,這就是表。《珍珠塔》都具有重種彈詞的文類特徵,因此該論文主要探討此特點的翻譯模式。結果其韓譯基本都是直譯,把全文都翻譯下來,但是都刪掉了彈詞的文類特點,而且翻譯模式類似中國小說。這是因為譯官考慮朝鮮讀者的閱讀習慣,擔憂他們難以接受陌生的彈詞文類。

1. 들어가며

2.《珍珠塔》과 《진쥬탑》의 서지

3.《진쥬탑》의 내용과 서사적 구성

4.《진쥬탑》의 번역 양상

5. 나오며

〈參考文獻〉

〈中文提要〉

(0)

(0)

로딩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