상세검색
최근 검색어 전체 삭제
다국어입력
즐겨찾기0
커버이미지 없음
학술대회자료

论中国对比语言学的目标定位及“理论困境”

  • 5

关于汉韩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学界至今没有大家公认的定位,直接影响研究者确立对比方向,成为汉韩对比学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宏观层面上看,这一问题跟中国对比语言学界对语言对比研究(或分析)这一研究领域学科性质的把握密切相关。在中国,对于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研究目标,过去似乎无人提出特别异议,也未出现尖锐的意见分歧或争议。从传统的对比语言学定义上看,对比语言学是具有应用语言学性质的外语教育理论。它具有鲜明的共时性、描述性(描写性)、差异性(个性)、应用性研究的学科特征。与起源于美国的对比分析相比较,上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中国对比语言学,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语言学(以语言研究为目标的)研究趋向。这一研究趋向追求共时与历时、描写与解释、差异性(个性)与普遍性(共性)、应用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范式。现在这种对比研究趋向大有替代传统对比模式,成为中国对比语言学主旋律的发展势头。过去为语言教育服务的汉韩对比,注重对比的实践意义即教学应用价值,而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以语言研究为目标的汉韩对比,则关注对比的理论意义即语言学价值。当前,这两种目标不同的对比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无疑是学科支撑理论的缺失。“对比分析假设”(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拿来主义”传统模式、邻近学科—现代语言类型学的强势冲击,使对比语言学在左顾右盼间陷入前所未有的“理论困境”。

摘要

§ 0、问题的提出

§ 1、语言对比的目标是什么?

§ 2、中国对比语言学的现状评估与目标定位

§ 3、关于中国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困境”

§ 4、关于解释、历时和类型学视野

로딩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