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系文字居於殷周古文與漢代近古文字之間, 有其連接性的重要地位。秦文字政策亦與中國日後兩千年的文字統一相關聯。縱觀整個春秋戰國的秦文字演變, 我們淸楚地觀察到, 秦文字朝向規範化及簡化的方向進行, 其特色是秦文字具有較强的穩定性和整體性, 此格局直到古隷興盛以後才得以打破。 春秋中後期開始,不同地區的文字已逐漸形成不同的風格。由於省簡和訛變的傳統不同, 同一個字在不同地區的寫法也不盡相同, 到了戰國時期,文字的分化日趨明顯,俗體大為流行,尤其流行簡體字。當某地區的俗體成為通行的寫法之後,反過來也影響當地的正體文字。 大體而言,在戰國時代,除了宗周和秦以外,六國文字普遍繼承了省訛的俗字,然而却與規範的傳統寫法大相逕庭,《說文‧敘》所謂的「文字異形」指的就是此一情形。 根據秦係文字的簡化現象, 本文以偏旁簡省爲對象加以探討, 一般說來,偏旁在文字中均具有某種表意功能,輕易不得省簡。然而在戰國文字當中,不僅筆畫可以刪簡,偏旁也可以刪簡。「刪簡偏旁」所刪簡的或是形符,或是組成形符的偏旁,或爲組成音符的偏旁。 戰國文字的簡化現象在各系文字當中普遍存在,其簡化方式比殷周文字尤為複雜。簡化的方式往往由約定俗成所支配, 這對於當時的讀者可能司空見慣,但對於當今不太熟悉這種「習慣」的讀者確有匪夷所思之感。
Ⅰ. 序論
Ⅱ. 偏旁의 簡省例
Ⅲ.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