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说明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时,最常用的词汇可能是“中国特色的○○○”。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就成为了共产党统治下中国的重要发展方向。我们确实不能单靠西方的理论概念来较准确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从19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展开的大部分的现代性探索都试图寻找符合中国的现代性。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了解也该在这一思想发展路线上进行才对。 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民主”具有一些严重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能否获得“普遍性”的问题。《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这种观点也许充分反映对民主问题的中国的立场,但是它仍然摆脱不了倾向于独裁、专制的危险。 本文以中国媒体对“5·18抗争”的报道为中心查看在不同时期中国社会对“民主”问题的不同态度。198-90年代对“5·18”的评价为“反对军人独裁、提倡民主和人权的民众起义”,这一观点是基本上与西方的民主概念一致的。但是到了2000年代,逐渐出现了批评“5·18”的暴力性以及湖南地区人民的政治优越感的意见。这些变化与“6·4”以来中国政府不允许对示威、政治上的反对意见有关。可以说,中国媒体以国家权力衡量国内问题的标准来评价国外历史、政治问题。 而且这一新观点也是把西方的理论概念做为前提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民主”虽然主张自身的妥当性,可是它仍然与“普遍性”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民主”本身强调的是“个人”。民主包含着互相不同、各有缺点的人们通过讨论、斗争、沟通来才达到一种结论的意思。“中国特色的民主”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个人”和“个人意识”。如果“中国特色的○○○”要获得普遍性,一定要认真面对“个人”问题。
Ⅰ. ‘중국 특유의(中國特色) ○○○’ 등장의 정치적 필요성
Ⅱ. 1980-1990년대의 중국의 ‘5·18’ 관련 보도 및 논평
Ⅲ. 2000년대 이후 ‘5·18’에 대한 평가
Ⅳ. ‘중국 특유의 민주’가 보편성을 획득하는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