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通过伞头秧歌的即兴编词演唱和春节拜年表演,可以了解到将歌舞乐相结合的伞头秧歌的实际表演。伞头秧歌是本地的形式与外地流入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其形式和内容带有北方秧歌的普遍特性。春节期间,乡村组织的伞头秧歌的队伍,由仪仗队、乐队、龙舞、伞头、架子鼓、小会子、旱船(水船)和包括竹馬、大头娃娃等在内的民间传统舞蹈及狮子舞等项目构成。 伞头是以即兴编词演唱秧歌, 起到指挥秧歌队伍的角色。特别是临县的伞头秧歌, 在1980年以后借助政府支援,确保了伞头的对唱独立项目。进入2000年以后,伞头的对唱更进一步加速了市场化, 因此临县文化局正在对于已失传或将失传的项目,进行復原和保护的推展工作中。 伞头的秧歌演唱被比喻为“现炒现卖”,绝对注重“即时性”和“创作性”。秧歌唱词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演唱,创作的那一刻就是表演。主要用拜年问好、互相挑逗对歌的形式,采用临县的本土方言即兴唱歌。 著名伞头虽然精细的活用定型的句式和同声同韵的押韵方式,但是一般伞头却不会被这些形式所拘束。 乐队的构成乐器是大鼓、战鼓、马锣、铙钹、铰子、手锣和大唢呐等。伞头演唱时,伞头向乐队发出要唱的信号后, 以大鼓、大锣、大铙钹、铰子等打击乐演奏,给观众以豪放和隆重的感觉。 根据伞头秧歌的表演场所,演出形式区分为過街、掏場子、小会子等。“過街”是在街上边行进边展开的表演。“掏場子”是广场和院落中进行的大型集体舞,边扭边走形成一个图案。“小会子”是由3-5人组成的一种小演唱项目,包括有简单的故事情节的舞蹈和武术等项目。小演唱的实际表演省略了歌唱,扭秧歌的动作与集体歌舞中的步伐基本相同, 但比较注重根据剧情塑造人物性格。以愉快的气氛为主的临县伞头秧歌的拜年表演与清代民间举行的傩仪一脉相通。
Ⅰ. 서론
Ⅱ. 傘頭와 즉흥연창
Ⅲ. 臨縣 傘頭秧歌 연행의 실제
Ⅳ. 결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