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根據鄭張尙芳的上古漢語無聲調說考究韓國語中的借詞。 鄭張氏主張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四声的来源是後置韻尾-ø : -ʔ : -s : -b․-d․-g之间的對立。 我们基本上相信他的學說。 依靠这些韻尾特色首先綜合前輩研究成果然後加以探索另外借詞的成果。 韓語中還保留-s尾的去聲来源借詞比較容易找出例子, 但是在韓語裡消失韻尾痕迹的上聲字难找上古借詞。 相反地由於入聲字在韓語語音系統中没有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差別, 也难找例子。 部分可以考證一本韓國語語源辭典裡的錯誤出來. 總括韓語裡的上古漢語借詞如下: [去聲] 磨:맷mais(돌)-石磨, 篦:빗pis-梳子, 制:짓tsis[짓다]-作․制作, 器:그릇kɯrɯs, 圃:밧pas-旱田, 界:갓kas-邊, 芥:갓kas-芥菜, 蓋:갓kas-罩,笠, 味:맛mas, 餼:깃kis-分給一份, 四:넷nes, 志:뜻tɯs, 處:곳kɔs, 震:떨(떤)tjɯn/s[떨다] [上聲] 飽:부르pruuʔ, 冰:어름ŋrɯŋʔ, 馬:말mraaʔ(>‘marʔ), 酒:술sluwʔ(>‘sluwʔ) [入聲] 割:가르kaad(>kaar)[가르다]
Ⅰ. 들어가는 말
Ⅱ. 上古漢語 聲調의 근원에 관한 연구 성과 - 無聲調 이론의 성립
Ⅲ. 漢語 聲調의 근원을 韻尾의 차이에 둔 이론과 한국어 어원 탐색
Ⅳ. 나오는 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