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诗经≫又名≪诗三百≫,汉代对≪诗经≫学的研究,最早有鲁齐韩三家,三家诗各有其传授源流,并各具特点. 至宋代,≪诗经≫学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宋代学者对≪毛诗≫采取着怀疑并继承的态度,开始从文学方面解析≪诗经≫. 至朱熹时,≪诗经≫学的研究有了更深的发展. 朱熹的≪诗集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解析≪诗经≫的方法也为后世学者所沿用,本文将着重以二南为例来研究朱熹的诠释倾向,朱熹在对二南诗进行诠释的时候是坚持着什么样的观点,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解析的,这些诠释又具有着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说明. 朱熹认为二南的诗作时期是周文王时期,周南是周文王的都邑豊地区的音乐和南方音乐杂合而成的,召南是在召地区和南国地区收集而成的诗. 收集诗的目的是展現先王风俗的出色之处,对后代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作出典范. 因此朱熹立足于这样的观点对二南诗进行了诠释,收容了大部分毛诗说的观点,同时将二南诗看作是蒙受文王教化而作的诗,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点来诠释. 因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朱熹将二南诗认为是歌颂文王和后妃之德的诗,并具有对照≪大学≫经一章来进行诠释的特征. 朱熹通过此来展现文王之德,广泛宣扬儒家的德治效果所产生的社会面貌. 概括来说就是朱熹仅对二南收容了大部分毛诗序中的观点,并立足于儒家思想对其进行诠释,几乎并没有进行反毛诗序的,文学的诠释.
Ⅰ. 序論
Ⅱ. <二南>에 나타난 詮釋의 特徵
Ⅲ.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