학술저널
本篇论文是对于助詞“了”的现行记述体系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并試圖从中找出新的关于“了”的客觀叙述体系。 笔者始終所持的中心论点是应该徹底地在“語法性時態”範疇之内来探讨“了”的功能。主要內容如下:一、笔者主張“了”這個詞里根本就没有可能将“了”的功能分爲两种。一個語音象征着一個意義就是語言的本质。“了”有表达時態的功能,它的功能只有一種時態表現“變化”,這個功能属于時態範疇,我們就可以稱之为“變化態”。一直以来被認爲是表达肯定語氣的功能自然包括在內,也是動態助詞。二、至今許多論著都說明“了”有時態和語氣两种功能,但是并没有什么合理客觀的語法依据。爲了证明這種观点的成立,专家們主要分析句子里的詞彙意義,重視区分動詞的意義类别,并且注重區別謂語的詞性以及詞組的形式,特別注重分析謂語后面跟隨的賓語和補語成分,可是找到的各種类别都跟“了”的功能没有什么关系。 他們所找到的功能差異只是謂語和其他詞彙构成的整個句義的差異乃至上下文。因为在这样条件下觀察得到的差別都只屬于“詞彙性時態”,而不属于“語法性時態”。三、分析一下关于謂語后面“了1”和賓語補語后面“了2”的性质,我們可以从中发现絶對不是表現不同功能的時態和語氣,两者都是表現變化態的動態助詞,后面重復出现的“了”(“了2”)只是起到强調語氣變化的作用。
Ⅰ. 들어가는 말
Ⅱ. 상(aspect) 표지로서의 ‘了’에 대한 기술 체계 수정 試論
Ⅲ. 나오는 말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