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一词为自五世纪南北朝时代以来所使用的词汇,是指天下中华人之意,跟近代的“民族”有所不同。近代中国当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从日本输入德国伯伦知理的“nation”概念而后与“民族”一词相结合,几年后韩国也接受之,从此东亚三国共享近代的“民族”。韩国和日本之“民族”虽然走过各不相同的道路而最后都升到了国民的层次,但是“中华民族”还为古代“中国”所缠绕徘徊于歧路之上。在古代,“中国”一词是作为一种乌托邦,是以禮義所在为准区别于野蛮夷狄的,古代东亚各历史共同体所共享之,而近代“中华民族”将其作为民族国家的名称开始专用。本研究先勾勒出东亚“民族”一词与其概念的传播过程,以阐述“中华民族”及“中国”的古代近代并存的双重属性。
Ⅰ. “民族”과 “Nation”
Ⅱ. “民族”의 전파
Ⅲ. “Nation”의 전파
Ⅳ. “中華民族”의 탄생
Ⅴ. “中國”의 이중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