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字發展序列當中, 秦文字介於殷周古文以及漢代文字之間, 是溝通古今的重要橋梁, 是漢字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 而秦文字當中的石刻文字, 從春秋而戰國至秦朝, 上承西周, 下接漢代, 是秦文字的重要部分, 具有其他種類文字, 如金文、簡牘文字, 所無的完整序列, 最能呈現出秦文字發展演化的全貌. 春秋時期, 石鼓文、景公石磬、懷后磬等秦石刻器物之銘文, 出現兩種以上寫法之文字, 與春秋他國文字作一字形方面的比對. 秦石刻計有子、之、曰、四、以、百、隹、鑾、極等九字, 本身有兩種以上的寫法, 其字形與春秋他國文字或同或異. 秦石刻文字相較於他系文字, 雖較爲穩定, 但處於戰國時期, 一字有兩種以上寫法之文字仍時有所見. 其中大、也、天、于、吉、而、弗、刑、吾、敢、秦等十一字中某一字形於戰國他系文字皆可見, 而世、光、其、我、枼、明、若、神、灋等九字中某一字形於戰國他系文字未見. 秦朝時期的秦石刻文字本身字形出現異形, 卽一字有一種以上的寫法, 文中先列出了秦石刻文字相異的字形, 再與《說文》小篆作一比較. 此時期秦石刻文字本身出現字形相異的比例降至歷來最低, 所代表的意義正是秦石刻文字的成熟穩定.
Ⅰ. 序論
Ⅱ. 秦石刻文字의 字形上특징
Ⅲ. 秦石刻文字의 同字異形
Ⅳ.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