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新解读 - 以情感结构为主>本论文以情感结构为主重新解读、分析<兰亭集序>,同时在这一基础上以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为例与律诗的章法进行比较、检讨,并与苏轼的 <赤壁赋>比较、检讨。其结果如下:从展开情感的观点出发<兰亭集序>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其情感表现为‘兴起→高潮→转换→升华’的结构。这一结构与<喜見外弟又言別>、<赤壁赋>的一致,都符合于律诗的章法 ― 起、承、轉、結。可以说这三部作品都是以同一的审美取向为基础的。这说明<兰亭集序>超越六朝时期的审美观念,已包含着唐宋时期的审美特征。<兰亭集序>没被收录于《文选》,却收录于后代的古文选集并脍炙人口的原因也在此。因此我们应当在这一点上寻求<兰亭集序>之卓越的文学性与艺术性。该作品被公认为天下名笔,能够成为文人雅集典型的理由也在此。正如从日本学界对<兰亭集序>的评价能看到,对<兰亭集序>的理解与评价仍然分歧很大。但是笔者认为,从情感结构的观点、并通过对于‘悲夫’ ‘喩’等词语的重新解释来看,’充实说’的观点 ― <兰亭集序>并不叹息人生短暂、黄粱美梦,而表现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因而该充实过现在生活的思想 ― 较妥当。当然<兰亭集序>的最后一段给读者留下了一大片自由的想象空间,因而提供了多种读解的可能性。这也是<兰亭集序>的艺术魅力之一。
Ⅰ. 들어가는 말
Ⅱ. <蘭亭集序>의 정감 구조
Ⅲ. 律詩章法과의 비교
Ⅳ. 蘇軾<赤壁賦>와의 비교
Ⅴ. 맺음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