상세검색
최근 검색어 전체 삭제
다국어입력
즐겨찾기0
중국인문학회.jpg
KCI등재 학술저널

《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句 小考

  • 11

本篇論文中係以≪論語・子罕≫中,解釋方面產生的歧意,對中韓各文人學者的見解進行研究,探討何種解釋最符合≪論語≫中孔子之本意。透過≪論語≫注疏本≪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正義≫中鄭玄、何晏、朱熹、劉寶楠的解析和近現代中國學者及朝鮮時代最高學者秋史、茶山的闡述進行研究,並經由歷代文獻及古代文人詩文中,確認「後」字與「不」字,於意義上可以相互替換的例子,旨在找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最符合孔子本意之解釋,而並非全然採納原有之見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意味著:僅有在凜冽寒冬後,方知不變的是松柏。而此句在韓國出版的≪論語≫譯本中,中韓文人學者大體持有“晚凋”和“不凋”兩個大相徑庭之見解。孔子的本意並不是比較松柏與其它眾木凋零的時機,而是相對比喻其認為的君子節氣。故本論文認為「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不應解釋為“晚凋”,應解釋為“不凋”方能更趨近於孔子之本意,且對於松柏與眾木的比較說明也更為鮮明。

Ⅰ. 서론

Ⅱ.「後凋」의미 해석에 대한 검토

Ⅲ.「後」와「不」의 의미적 통용

Ⅳ. 결론

로딩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