상세검색
최근 검색어 전체 삭제
다국어입력
즐겨찾기0
중국인문학회.jpg
KCI등재 학술저널

宋代 雅詞論 硏究

  • 5

詞學史上, 雅俗之辨一直是文藝批評中重要的議題, 詞起於民間音樂之燕樂. 其內容亦基於男女愛情, 因此, 文人視爲詞是小道卑體, 但因詞體自身具音樂的效能與娛樂的功能, 文人亦對詞體有矛盾的心理狀態, 逐漸發生推尊詞體之意識. 唐末宋初, 雅詞的意思是相對於民間俗樂, 含有富貴和風流, 所以花間詞形式上有着民間詞所不具備的風流雅趣. 自北宋中葉以後, 文人詞創作已經表現出了較爲明顯的雅化意識和推尊詞體傾向. 這一時期的 詞人的觀念里, 雅不僅僅是針對俚俗而言, 其主要的則是浮艶. 万俟咏≪雅言≫初集分兩體, 曰雅詞, 曰側艶. 然後他說‘以側艶體無賴太深, 削去之’. 由此淸楚地表明雅詞所排斥的對象是艶詞. 到南宋雅詞的這一槪念得到進一步發展. 這就是曾慥起到的‘世所矜式’的社會作用. 又鮦陽居士本着‘樂與政通’, ‘發乎情, 止於禮義’的儒家傳統而提出‘騷雅’這一槪念, 要求文人詞創作發揚≪詩經≫優良文學傳統, 從而走向儒家的‘詩敎’論. 到張炎, 雅化觀念已明顯的擺脫了單純注重社會價値而不顧及詞原有特徵的簡單化傾向, 而是在充分考慮詞體特性的基礎上, 注重詞體社會作用, 以與儒家詩敎保持一致, 同時又强調詞體審美特性, 講究詞體的藝術規範.

Ⅰ. 緖言

Ⅱ. 宋代雅詞論의 流變

Ⅲ. 結言

로딩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