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論文試圖論証中國文化的根源和原動力是巫俗, 由此, 想擴大理解中國文化的視野爲其目的. 這是我多年以來關心的課題, 卽探討中國文化之根源和動力的系列硏究之一的. 儒家和道家已經形成了中國古典文藝理論的基本框架, 幷且它們的主張后來展開文藝理論的時候一直成爲理論基础的源泉. 外表上看, 儒家和道家的具体主張雖然顯得兩个极端的對比, 但是在實際理論的基層堅持着相輔相成的關系, 能有這樣的現象就是因爲它們文化的深層里巫俗扮演着其根源和原動力的作用. 巫具有了担任兼顧政敎的“祭司王”, 以致力于神人以和的政治的地位。 但隨着王權的分离而强化和國家制度的具備, 巫的地位逐漸下降, 而分成担任兩种不同任務的巫, 就是担任降神及有關神、卽天的事情的“接神巫”和担任有關儀礼及人的事情的“司祭巫”. 又跟着社會的發展, 巫的作用朝着宗敎的成分减化而人文的成分强化的方向轉換。 先秦儒家和道家就在這种轉換過程当中誕生的。 我主張儒家和道家是各自継承“司祭巫”和“接神巫”的傳統而升華的文化体系, 所以前者是以基于人事而通過文物制度“治世”爲目標, 后者是以基于“天道”而通過无爲“得道”爲目標. 雖然有如此差异, 但是兩者可以互相融合溝通的原因, 就在于它們表面上主張的背后隱藏着另一面, 卽儒家維持“盡人事待天命”的立場, 道家則維持“盡天道待人事”的立場, 而側重点和修行方向有所不同, 但兩者都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一致的。 “天人合一”与“神人以和”是同一槪念的不同說法。 這可以說是“祭司王之傳統”的。 当然儒家和道家之間的文藝思想之差异和溝通, 可以從這种角度去說明的。 在“接神巫”和“司祭巫”傳統的影響之下, 儒家和道家顯得不同, 但兩者都歸依于其母胎、卽“祭司王”的精神。 因此, 可以說在中國傳統時期的文化和文藝理論的低層里暗流着那种巫意識。
1. 서론
2. 중국 문예사상 형성의 주축과 그 모태
3. 중국 고대 巫의 정의와 역사적 전개
4. 선진 유가의 문예이론
5. 선진 도가의 문예이론
6. 유・도가 문예사상과 무속의 연관성
7. 결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