상세검색
최근 검색어 전체 삭제
다국어입력
즐겨찾기0
중국인문학회.jpg
KCI등재 학술저널

1950년대 중국 영화의 문화이데올로기와 정치권력

1896年8月在上海以西洋影戱的名子首次放映以來, 中國電影基於電影自身的娛樂性與通俗性, 急速地發展起來. 1930年代以來, 由於中國國內的政治情況, 要求變革或革命的人注意到了電影所具有的現實性與啓導性的力量. 特別, 中國共産黨非常重視電影在文化戰線上能够起的作用. 中國共産黨已看破了電影在敎育和覺悟人民、宣傳共産黨的理念與政策的方面很有用. 在1950年代, 中國共産黨中央控制了一切電影工作. 電影制片廠都成爲了國營, 受了共産黨的管理. 從産生電影到消費電影, 一切工作都應該服從文化部與中央宣傳部等的直接領導與指示. 有關電影的主要政策也被最高領導所決定. 隨着政治形勢的不斷變化, 對電影的審査與控制漸漸被加强了. 還有, 電影批評的最高標準也是毛澤東等最高領導的話語. 於是, 電影批評淪爲充足政治權力的慾望的道具. 新中國成立以後, 電影被認爲不是給觀衆快樂的娛樂物, 是敎育人民和領導階級鬪爭的政治文本. 只有强調政治的功用性、重視對人民的宣傳和敎育的作用時, 電影不免被嚴肅主義與敬虔主義所支配, 自然以體現崇高美奉爲最高的美德. 政治權力的意識形態一方面給崇高美賦與一定的意義, 一方面不斷地捏造崇高美的對象. 控制和監督這個過程的當然只是政治權力的慾望. 這里面一點兒也沒有考慮電影自己的美學特點的縫隙.

1. 들어가면서

2. 영화기구와 영화정책

3. 영화비평이론

4. 영화에 대한 실제비평

5. 나오면서

로딩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