상세검색
최근 검색어 전체 삭제
다국어입력
즐겨찾기0
중국인문학회.jpg
KCI등재 학술저널

明代 戱曲本色論 考察Ⅰ

王驥德 이전을 中心으로

自从劉勰在≪文心雕龙≫中使用本色这一文学用语以后,它一直延续到宋代的≪诗论≫、≪词论≫在意义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到了明代在戲曲论中将之视为概括戲曲艺術特征和批评的标准时,本色論的内容和形式在审美概念上也进一步扩大。 一般认为本色論的形成发展过程如下:初期随着强调语言的通俗化使本色論开始抬头,接着由于汤显祖和沈璟的争論将本色論正式推向文学舞台,徐渭以及其弟子王骥德让本色論进一步走向成熟,清代的李渔是本色論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戲曲史上登场的有关明末戲曲的各种争論中,比如有关于声律、文体辨别以及≪西厢记≫ ≪琵琶记≫ ≪拜月亭≫作品性问题的争論,其实也可将之看作是对本色論争論的延续。但是到了后代,使用这一用语者没有明确的概念规定,具有相当的主观性,作家在举例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異。 因此,有时在論述古典戲曲的过程中,特别是言及中国古典戲曲论的完成过程,由于受特定曲论家们主张的影响而偏离了本色论的本来面貌,因此有必要详细探讨本色論的变迁过程。

Ⅰ. 序

Ⅱ. 明代 本色論

Ⅲ. 結

로딩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