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范畴是有关动词和动作的时间结构的范畴。斯拉夫语里的动词根据不同的体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对立。汉语里没有斯拉夫语那样明显的形态标记,但大部分学者还是同意汉语也有体态范畴一说。迄今为止, 有许多语法学者研究过現代漢語的体态范畴,有学者专门研究动词本身的时间结构,即‘动作类’(如马庆株),有学者研究整个谓语的时间结构,即‘情状类型’(如邓守信),还有学者虽然主张时制、时相和时态都有独立的地位,但它们需要在句子里结合起来才能表示句子的时间结构(如陈平)。汉语里有几个体标记,如‘了’, ‘着’, ‘过’等,除了这三个语法词以外,还有趋向补语‘起来’和其他表示动作结果的补语也能构成动作的情状类型。因此笔者把它们看成广义的体标记,并考察了它们的功能与意义。 按Smith(1991)的说法,‘了’、‘着’、‘过’表示观察动作的范围。‘了’表示动作的结束时,它的观察范围包括动作的起始点(I)和终止点(F)。‘了’表示动作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开始或变化时,它的观察范围只表示起始点和以后的情况,而不包括终止点。但这两种情况都隐含着事件的发生,‘事件’发生以后个体所具有的属性或状态, 区别于事件发生以前的属性或状态,于是‘V了’被理解为有界化的事件。另外,还有其他体标记‘着2’‘过’、‘起来’和结果补语都隐含着‘V了’的发生,它们的功能在于表示‘V了’以后动作的发展阶段或动作的结果。 现代汉语有两个代表性的否定词――‘不’和‘没’,‘不’否定无界成分,‘没’否定有界成分。 从‘无’发展过来的‘没’本来只能否定名词性成分,后来随着与动词相关的有界化成分的语法化,有了否定动词性成分的用法。‘没’的功能游移过程中最重要的机制是‘类推’。通过类推过程,‘没’从名词性有界成分的否定扩展到动词性有界成分的否定。 能被‘没’否定的成分必须要有有界成分,但‘着1’的观察范围里不包含任何界限,因此它不能被‘没’否定。‘了’,‘着2’,‘过1’,‘过2’,‘起来’和其他结果补语都能被否定。其中只有‘了’不能与‘没’共现,而隐含‘了’的界限意义的其他体标记都能与‘没’共现,因为它们表示界限以后的情状意义。 体标记的否定句代表的意义有所不同。如‘着2’被否定后‘V了’的意义仍然保留下来,而‘过1’,‘过2’被否定后‘V了’的意义也被否定。此外,与‘着1’一起出现,表示动作进行的‘在’的否定形式问题和‘来着’的体态意义与其否定形式等问题还待继续研究。
1. 문제 제기
2. 현대 중국어의 상 표지
3. 상 표지와 부정소의 공기 관계
4. 사건을 부정하는 ‘沒’
5. 상 표지 부정의 함의
6. 결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