상세검색
최근 검색어 전체 삭제
다국어입력
즐겨찾기0
중국인문학회.jpg
KCI등재 학술저널

鲁迅과 社团、新聞社와의 관계 고찰

本論文是考察魯迅在北京時期與他活動、工作和創作關係密切的幾個社團、報館, 根據北京民國初年的文史資料和≪魯迅全集≫的記載, 幷對魯迅到過的地方作了實地勘察, 尋觅魯迅涉足之故地; 又蒐集大量相關的文字資料. 魯迅在他光輝的五十五年生命里, 在北京奮鬪了十四年, 其中, 一九二零年八月至一九二六年八月, 他在北京大學任敎, 前後達六年之久.一九一八年, 陳獨秀首倡的文學革命說, 也是因魯迅的≪狂人日記≫等現實主義作品的問世, 而有了革命文學的實績. 白話運動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新靑年≫從這一年第四卷起改用白話文, 幷採用了新式標點. 魯迅對靑年學生的愛护和培養, 還體現在他和北大學生文學團體的密切關係上. 他在北京期間, 經他扶植、 支持或參加發起的文學團體, 如新潮社、 淺草社、 沉鍾社、 語絲社、 春光社、 莽原社、 未名社等等. 其中有的社址就設在北大或它的附近, 有的是以北京大學生爲主的, 更多的是直接聽過魯迅課的學生. 對于這些社團, 魯迅也都傾注過心血. 日記中常有他在北京大學講課後到那里與其成員交談的記載魯迅在北京活動期間, 中國社會進步與保守、 革命與反革命勢力的鬪爭十分激烈. 五四以後, 新文化統一戰線分裂, 胡適等人站到了人民革命的對立面. 十五年北京戰鬪生活, 魯迅的雜文成爲敵人望而生畏的匕首, 他自己對向形形色色惡勢力所作鬪爭的雜文, 作了小結. 1915年9月, 陳獨秀等創辦≪靑年≫雜誌. 1917年9月≪靑年≫第2卷起改爲≪新靑年≫(1922年7月止). 北京≪晨鍾報≫, 上海≪民國日報≫、 ≪申報≫、 ≪時報≫及在中國的外文報刊大量報道10月革命消息. 在新文化運動的衝擊下, 全國約四百多鍾報刊陸續改用白話文. 1921年≪新靑年≫開始分化, 7月, ≪新靑年≫停刊, 文化革命陣營內部這一分化對魯迅的影響很大. ≪新潮≫社是五四運動中較有影向的文學社團. 它形成于1918年10月, 1919年1月1日創刊≪新潮≫月刊. 由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傅斯年任主任編輯, 英語系學生羅家倫任編輯. ≪新潮≫創刊, 曾得到魯迅大力支持, 從1919年1月創刊, 到次年主干者們出洋留學而消失, 共二年. ≪語絲≫週刊創刊至1930年2月共出版260期, 魯迅在該刊發表小說、 雜文、 散文、 詩、回憶和譯作139篇; ≪語絲≫在北京被封, 迁到上海後魯迅任編輯, 後又介紹柔石任編輯. ≪語絲≫是魯迅發表著作最多、 最爲關心的, 也是影響較大的一份刊物, 然而如同≪新靑年≫一樣, “語絲派” 也使魯迅“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的分裂. 新潮社、語絲社都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湧現的進步文學團體, 在新文學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莽原≫社主要成員有韦素园、 李霁野、 向培良、高长虹、尙銊、臺静农、朋藝等人. ≪未名≫社成員除魯迅外, 有曹靖華、 韦素园、 韋蓯蕪、 李霁野和臺静农. 社止在當時北京大學第一院對面新開路5號公寓的韦素园的住屋, 1928年10月起在景出東街40號開設門市部, 至1931年內部分裂而停止. ≪晨报≫是1910-20年代北京赫赫有名的大報. ≪晨报副刊≫是新文化運動中著名的4大副刊之一.≪晨报≫的前身是≪晨鍾報≫, 1916年8月15日創刊, ≪晨报≫共8版, 其中第7版專載小說、 詩歌、 小品文及學術演講等. 從1919年12月1日魯迅在≪晨报創刊紀念增刊≫上發表≪一件小事≫, 至1924年孫伏園離開≪晨报附刊≫爲止, 魯迅在該刊發表了60餘篇作品. 總之, 經歷了一九十二年至二六年魯迅在北京居住、生活、工作過的90多處. 他的前期譯作, 除少數幾篇外, 都是在北京完成的, 而他的許多作品又都有着鮮明的北京印象和北國風情. 魯迅在北京居住12年期間中, 魯迅對新靑年、新潮社、語絲社、莽原社、未名社、晨报馆創作以至政治活動都做出不少貢獻.

1. 서언

2. 魯迅이 관계한 社團 및 新聞社

3. 결어

로딩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