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進行发掘、整理以韩国(朝鮮)为題材的中国近代诗歌作品中, 全面性地检讨其体裁、及内容之特征。 依据纵观分析探讨对象作品结果来看, 其主要内容是以当时之国际情况潮流,以及韩、中两国处于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局势为主的。 诗的题材大部分是以当时因朝鲜江华岛条约而致使港口开放以来不断发生的历史事件爲主, 如壬午军乱、甲申政变、甲午改革、韩日合并等过程, 以及对不幸历史过程中的核心人物的评价为探讨的焦点。 这些作品的作家包括当时中国社会中具有影响力的梁启超、黄遵宪等领导者以及壬午军乱时从军的周家祿、朱铭盘、张謇等文人。 本稿, 在這些從軍文人作品中, 介紹、分析了周家祿壽愷堂集30卷中‘詩編十’部分所在‘高句麗集起壬午迄乙酉’里的「朝鮮樂府」。「朝鮮樂府」以總序、昌德宮、長湖村、大院君、南壇山、罪己敎、陳情表、仁川口、三軍府、賣國碑、守舊黨等等10首詩構成。 本稿探讨該作品时, 笔者最为关注的是以朝鲜的混乱局势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所表现的视角问题。 因爲据分析当时知识分子中处于领导位置的梁启超的先行论文之讨论结果, 可以發現其对亡国的哀痛心理的底边, 还是有較濃厚的中华主义观念。 中国, 近代以前對朝鮮一直保持政治、外交关系与文化交流中所拥有的特权, 周家祿在「朝鮮樂府」里, 與上例擧的中国文人類似, 描寫朝鲜的近代史与人物的过程中, 虽同情朝鲜走向亡國的政治混亂, 却时时表现出宗主国对丧失附属国的愤怒。 周家祿「朝鮮樂府」也同樣表现出了对朝鲜的指责, 以及对日本的出现表达了其惶恐以及悲愤。 當時朝鲜政治上發生“锁国”与“开港”政策之间的衝突, 因此处于权力中心位置的大院君、闵妃则成为中国文人寫作的主要体裁。 縱觀當時文人的一般觀點, 不難發現因中国利用闵氏政权来牵制日本, 故关于闵妃的描写是較友好的, 而以大院君为批判的对象。 周家祿「朝鮮樂府」的視角則與此有所不同, 値得注意: 從“太妃臨朝, 委任大院君, 十年而國治。 旣而王親政, 妃閔氏擅權, 任用外戚, 開海禁通外交而國以亂。” ; “景福宮前行路愁, 昌德宮中夜歌舞。” ; “王妃英武王柔仁。” 等等表現, 可見作者對于大院君、國王、閔妃的基本視角。 又, “嗣王當日下敎時, 父老歡呼行路喜。 減膳徹樂能幾時, 元夜宮中召聲技。” ; “深宮弄兒一何樂, 玉食坐對妃與嬪。 不念太公安置處, 冰天雪窖寒無茵。”等等詩句, 來强調國王和閔妃的不仁, 以及對于大院君的某種憐憫感。
Ⅰ. 들어가는 말
Ⅱ. 주가록 「조선악부(朝鮮樂府)」의 내용 분석
Ⅲ. 마무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