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过去的时间也好,历史也好,文明也好,有一种循环的认识,这可能暗示着中国文明的深处隐含的原型思考方式里面就有那种思路.这篇论文想根据≪史记․高祖本纪≫对夏․商․周三个王朝演变过程的记载,并参证≪史记≫之前的文献里面与中国人反复循环结构的原型思维有相关的记录,探索中国人的时间观․历史观․文明观的形成过程.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回顾自己过去文明发展历史的时候,不仅没有停留在观察物质文明的发展步骤,还侧重于观察不同时代的不同价值观念的演变过程.春秋时期,孔子从物质文明发展状况的角度把夏、商、周王朝变迁的指标提出了历法(时) - 车子(辂) - 礼冠(冕), 被认为战国时期的文献≪表记≫则提出了尊命 - 尊神 - 尊礼等外在的价值.到了汉初,司马迁则提出了统治主体内在价值概念的忠 - 敬 - 文等的述语.如果上面论述时引用的文献,按照写作时期所排列的顺序不错的话,就说明当时中国人的文明史观从叙述物质文明发展状况转变到重视抽象价值体系的人文学文明史观,人文学的史观又从外在价值的重视转变为内在价值的重视.还有引起我们关心的是司马迁的循环文明史观.司马迁一方面接受≪表记≫的文明史观,一方面把≪表记≫的外在价值标准转换为内在价值指标,同时适用文明到了一定的阶段再回归到原点的文明循环论.如果从物质文明史观的观点看,显得荒唐.但是从以人为主的角度看文明的指标的话,这种文明循环论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因此,司马迁主张了夏、商、周的主要统治理念就是统治主体的人的内在价值,即忠 - 敬 - 文.周王朝过分地强调社会规范的礼文的时候,人们逐渐习惯于遮蔽人性的人为规范(僿).为了拯救这种社会现象,不得不再回归到文明初期忠直的社会.这种循环思维方式来至于中国人跟四季的变化或植物的生命周期等的循环现象学习而来的类比概念,以及五行相克理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