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的歷史很長,據學者們的硏究,一般認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 中國文字不斷發展變化,雖然其發展變化是緩慢ㆍ慚進的,而變化的大趨勢是簡化. 這事實反映出文字大衆的共通的要求,就是書寫便利,錢玄同曾經論中國文字變遷的大趨勢說: 從甲骨ㆍ彜器ㆍ說文以來,時時發現筆畵多的字,時時有人將它在的筆畵減省. 殷周之古體減爲秦篆,秦篆減爲漢隷,漢隷減爲漢草(章草),漠草減爲晉唐之草(今草); 漢隷的體勢變爲楷書,楷書減爲行書; 宋元以來,又減省楷書,參取行草,變成一種簡體. 總而言之,漢字的字體在數千年中是時時減省的.1) 錢玄同從歷史的觀點主張中國文字演變的趨勢是簡化. 然而,中國文字的演變,各階段有各階段的演變特徵,絶不能一槪而說它是簡化. 早期中國文字的演變趨勢的確是以「由繁趨簡」爲主,而漢字逐漸定型之後的演變過程中,「由簡趨繁」的現象絶不是少數. 因此,我們談漢字整理及往後的發展方向,除了檢討漢字現況所見各種問題以外,必須要知道漢字演變歷程所見演變規律,以此歷史現象爲據討論往後漢字的聲理及發展,才能擬出可循的 方向. 本論文第二章先討論籒文至小篆之變所見漢字演變之理,並辨明小袋之形成過程,再討論小篆以後所見漢字演變之理,第三章根據第二章的討論,提出往後漢字發展及整理方向.
一. 緖論
二. 漢字演變史所見漢字演變之理
三. 往後漢字發展及整理方向
四.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