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以來,中國對外政策經歷了五次調整.誠然,每一國家外交政策的調整總有着深刻的國際國內根源,具體到中國也不例外.因此,一國的外交政策是國內政治的連續,同時也是對變化的國際政治的認識與判斷的反應.1989年天安門事件后,中國對外政策經歷了重新認識,調整和展闋的過程.當然,象許多學者所指出的,東歐巨變,蘇聯解體以及冷戰的結束是中國對外政策調整的國際背景.本文並不否詔這種看法,不過,以冷戰結束位契機,不儘儘是中國,幾乎其他任何國家尤其是大國的外交政策都面臨着重新選擇和調整的必要,具體都各國和地區,其對外政策的調整廣度和深度不是一樣的.因此,認識和分析1989年后中國外交政策的動力和含意,冷戰終結這個大背景只能給我們提供比較籠統.寬泛的認識和解折,而這種認識和解釋對深入理解中國對外政策的變化和走向是不够的.鍳于此,本文力圖從經濟角度入手,並特別結合1989年后中國面臨的特定國內和國際政治問題,分折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動力和走向.在進一步分析之前,明確下面幾個問題是重要的:第一,1989年后外交政策的調整是在繼承和連續80年代注重經濟利益的對外政策基礎上進行的,同樣注重開放外交中的經濟合作因素,但調整后的對外政策對經濟合作的手段和方法認識不同;第二,維護國內政治穩定是中國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出發點,因此,因爲內外因素而引起的國內經濟動蕩並進而産生可能的政治不穩定,自然會導致中國政府在國內政策上作出補救和調整,從而對外政策也要作相適應的變化.
一. 中國全方位外交的經濟含意
二. 外交政策的經濟動因
三. 中國對外政策的調整
四. 中國對外政策的展開
五. 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