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1634~1711), 号阮亭, 别号渔洋山人, 山东新城人。 清顺治十五年进士, 曾官至刑部尚书, 少年时以诗名。 相传他二十八岁时拜见当时著名诗人钱谦益, 即得“与君代兴”的赞语, 而同时期的吴伟业则更是盛赞他“贻上在广陵, 昼了公事, 夜接同人”, 描述其精力充沛, 文思斐然, 政事、 交游、 做诗, 为文皆不误。 王士祯的一生, 诗作千余篇, 力崇王孟清音, 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神韵”理论, 被誉为清代第一诗人, 领袖文坛五十余年, 为中国诗歌的理论与创作皆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对此, 李云度曾评价说: 国家文治轶前古, 扢雅扬风, 钜公接踵出。 而一代正宗, 必以新城王公称首。 公以诗鸣海内五十余年, 士大夫识与不识, 皆尊之为泰山北斗。 当开国时, 人皆厌明代王、 李之肤廓, 钟、 谭之纤仄。 公以大雅之才, 起而振之, 独标神韵, 笼盖百家, 其声望足以奔走天下。 虽身后诋其者不少, 然论者谓本朝有公, 如宋之东坡、 元之道园、 明之青邱, 屹然为一代大宗, 未有能易之者也。” 一语道出了王士祯以“神韵说”而名振文坛, “为一代大宗”的缘由。
一
二
三
參考文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