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以爲性是自然的本質, 猶荀子所謂 “性者, 天之就也”, 與孟子所謂 “人之有是四端也, 猶其有四體也” 生而自然意義相同。也因爲董仲舒說性是自然樸實的本質。董仲舒以天生民性, 人以副天爲基礎, 以陰陽分性情。董仲舒所說的性, 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者泛指人性說, 包含性與情; 狹義者是單指與情分離的性來說。董仲舒認爲以陽爲善, 陰爲惡。而在性屬陽, 陰屬情的觀點上, 則性爲陽爲善, 情爲陰爲惡。而董仲舒基於 “天兩, 有陰陽之施, 身亦兩, 有貪仁之性”, 他的人性說爲性善情惡的善惡混論, 故只有中民之性才是董仲舒所指稱的性。而董仲舒以人性具有陽善陰惡之質, 但不是善的決定要素, 董仲舒以米與禾作比喩。他將善質與善的關係比喩禾與米, 目與見物的關係, 禾待舂碾才能爲米; 目須覺醒才能見物, 性要待敎而爲善。
Ⅰ. 序言
Ⅱ. 인성론의 근간
Ⅲ. 성정에 대한 조명
Ⅳ.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