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數形式出現在先秦時期, 具有各式各樣的结构形式。虽然在上古漢語中没有单複數的界限,然而它有独特的方式来表现出複數的意义。具体的稱数法随着语言环境而表现,并且代词或名词其本身已具有複數之意, 因而人们不一定需要带有複數之意的词汇。在上古典籍中‘諸’‘衆’‘群’等與名詞結合表示複數, 此外尚有相邻两个数词連綴而表示複數之意, ‘二三’就只表示複數, 已经没有实际上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二三子’在上古漢語中的用法不同于現代漢語中的‘二三人’。 自春秋末期起, 當時社会昏亂的情況影響到人们的语言生活,因此就‘二三’加名詞的例子大量出现。后来已有名詞詞性的‘等’‘儕’‘曹’‘輩’‘屬’等與代詞或名詞結合表示複數,其中有些词汇仍在现代汉语當中可以看到它具有同类或集团之意,而且‘吾等’‘吾儕’‘吾曹’‘我輩’‘吾屬’等跟现代的複數槪念不完全相同。 它的意义为‘我們這些人’或‘我們這一類人’。后来到了唐宋時期便有了表示現代的槪念的複數形式‘們’,以此具备完全複數形式的體系。
Ⅰ. 導言
Ⅱ. 人稱代詞複數形式의 類型
Ⅲ. 古代漢語中複數表示形式
Ⅳ.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