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进行的中國“民族识别”工作原则及重点指标爲,根据少数民族的“实际”,尊重“民族意志”幷發揮“灵活性”。不过强調据于中國各种“实际”的“民族意志”和“灵活性”竟意味着主观因素的必然干扰,进而降低相应政策的效率性和可信度。最近对民族政策中国内部开展的批判性谈论都是基于此。但是考虑到中国天生的多样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少数民族的战略地位,“民族意志”和“灵活性”的强調更加符合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目標。由灵活政策而生长、凝聚、表露的“民族意志”,伴随着各族竞相参政,并带动了它们对中国共产党体制的主动顺应,最终促进了各族的“人民化”。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为应对诸多“实际”而从制度上灵活运用“变通”的根据。本文探讨了“民族识别”如何激发各民族的“民族意志”,以及由此成长起来的“民族意志”又是如何反映到“民族识别”,以及中国民族政策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对中国“民族识别”的合理解读,有助于了解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源及其发展过程,也为分析今后中国民族政策的变化趋势提供有用的分析框架。
Ⅰ. 서론
Ⅱ. 중국민족정책의 역사적 배경
Ⅲ. 중국 민족정책의 전제조건: 민족식별
Ⅳ. 민족식별의 기존: 민족의지
Ⅴ. 결론: 민족의지와 변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