학술저널
本论文旨在论证庄子后学中无君派的社会批判立足于工商业技术的批判,而其理想社会的想象与采集技术的理想化有着深刻关联。本文首先从“技术蕴含了操作者对人生的一定态度”这一观点出发,探讨了《庄子》〈盗跖〉篇中的三种人生观。第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追求,第二种是表面上求“义”但内在仍追求个人名利的态度,第三种则是以“道”为中心的人生观。《盗跖》篇的作者将前两种人生观統統归为自我中心的观念并加以排斥,仅肯定第三种以道为本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与其技术观相对应。《马蹄》篇的作者批判了当时以工厂模式经营的畜牧业等工商业技术,认为其严重破坏了自然的自然性,这种技术批判与對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追求的批判相对应;反之,肯定顺应自然的采集技术,这与以道为本的人生观相一致。同时,在默许等级秩序的前提下,用仁义治理百姓的儒家政治逻辑所对应的技术,是兼具关怀与支配的工商业式农业管理技术。这种儒家的技术观与表面讲求道义、同时又适度追求名望的人生观相呼应。无君派過度批判人的欲望和工商业技术, 這并不现实,将儒家的人生观与技术观等同于工商业人生觀與技术觀也过于激进。然而,无君派“以道为本”的人生观和自然無爲的采集技术观,可作为实现生态生活与技术的理想标准。
Ⅰ. 머리말
Ⅱ. 자기중심적 인생 태도 비판과 도 중심적 인생관
Ⅲ. 상공업 기술 비판과 채집 기술 기반의 이상 사회
Ⅳ. 맺음말
參考文獻
(0)
(0)